报刊分类

海亮报
版面导航 A版 B版 C版 D版 E版 F版 G版

海亮在安康杯竞赛中“安康”发展


    编者按:日前,从全国“安康杯”竞赛组委会官网公布的新一批全国“安康杯”竞赛获奖名单中看到,海亮集团有限公司再次榜上有名,蝉联全国“安康杯”竞赛12连胜,开创了民营企业参与全国“安康杯”竞赛,并连获12年表彰的历史先河,成绩来之不易,希望大家继续努力,积极保持,再创新绩。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    海亮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于1989年,集团总部位于风景秀丽的西施故里——浙江诸暨。26年征程,海亮集团形成了以有色金属、地产建设、农业食品、环境保护、基础教育、金融服务等为主体的产业经营格局,企业综合实力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133位,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6位,拥有员工1.3万余人,营业收入破千亿的综合性特大型国际化民营企业集团。先后荣获了“全国文明单位”、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状”、“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”、“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双强百佳先进党组织”、“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”、“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”、“全国用户满意企业”、“全国模范职工之家”等荣誉,更是全国民营企业第一家“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奖”12连胜单位。
    海亮集团董事局主席冯海良曾多次指出,“海亮之所以成功,得益于培养造就了一支精良的队伍;海亮最大的财富,是每位员工;海亮可持续发展的根基,是发展形成了以‘诚信’和‘安全’为双核的企业文化价值体系”。连续12年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,绝不是偶然,而是因为安全文化基因已贯穿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,已落实到员工的职业行为中,已成为海亮持续健康发展的灵魂。
    海亮集团参加安康杯竞赛活动以来,以人为本,以企为基,关注安全、关爱生命、关心健康,以全员参与安全管理、职业安全、民主管理为抓手,不断创新载体,丰富内涵,具体做法有“三化”,即:安全工作全员化、内涵载体创新化、安全管理民主化。


    安全工作全员化


    从2003年成立海亮集团“安康杯”竞赛组委会以来,海亮集团董事长、党委书记冯亚丽一直兼任主任(竞赛小组组长),其他成员虽有调动,但安康建设从未停止过,对安康建设认识也不断提高。海亮集团因“企”制宜,以主动参与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为竞赛平台,以让全体职工共享“平安与健康”,拥有“平安与健康”为目标,开展了3个方面工作。
    一是完善平等协商机制。安全生产的主体是职工,安全的服务对象是职工,对安全感受最切身、最有发言权的也应当是职工。因此,海亮从“职工说安全”、“安全自查”、“安全设备改造和工艺改进”、“劳动环境改善”、“餐饮卫生”等方面抓起,搭建起行政方和职工方平等对话、协商改进的桥梁,真正做到“职工安全职工说了算”。
    海亮集团铜管道事业部冲床机工经过大量实践发现,冲床工在更换零部件时,由于机械仍在工作,客观上存在“伤手”安全隐患,兄弟企业类似工伤也时常出现。如果对原有设备智能化改进,将“危险工作”交给计算机控制和机械手操作,问题即可迎韧而解。员工向公司反应后,在公司迅速组织调研后,即刻组织职工与行政双方就此建议“平等协商”。3天后,公司根据冲床工建议,出资260万元,对30余台冲床进行了安全防护技术改进,彻底消除了人工操作安全隐患,班产效率也同步提高了40%以上。
    二是加强安全培训。海亮集团职工进入工厂前必须接受安全生产知识培训,进入岗位后,坚持二、三级车间、班组安全培训,将安全理念、安全文化贯彻始终。为使培训更有针对性,更具说服力,更有影响力,海亮集团邀请全总、省总安康杯竞赛组领导亲临指导,对公司中高层领导、车间主任进行安康杯知识培训,传授兄弟企业的优秀经验,起到了良好效果。
    自2004年开始,海亮集团按安全检查提示卡培训。为强化员工接受安全生产培训意识,海亮集团新工上岗资格条件中加入了安全生产考试一栏,凡未通过安全生产考试不能独立操作设备。每年在淡季时组织1~2期安全生产骨干培训班,以更新安全生产知识。
    三是开展劳动竞赛。2006年8月起,为深入推进安康杯竞赛活动,提高“安康”意识,海亮集团组织开展了以“比创新、比节能、比技能、比安全、比质量、比服务、比成本”为主要内容的“七比劳动竞赛”。
    在“比安全方面”,公司以班组为单位进行考核,将“军演模式”导入安全竞赛。首先,公司组织操作方面的模范能手作为“演习裁判”,确保“演习”公平而非“演戏”成功。每个班组的工人在操作时,都有“裁判”录像和现场点评,一经发现不合规操作,“轻者”即刻被判“违例”予以扣分,或是“违章操作”被判“工伤”、“退出比赛”。通过这种实战演习,总结、统计出各个班组的“安全生产记录”,及时发现问题,改进问题,真正将“安康杯”竞赛融入到了生产的每一个环节。
    公司对“七比”活动也不断总结经验,由最初“自己既做教练又做裁判”到引进第三方机制,请诸暨市有关部门出考卷、现场直接监考评判、公司回避、成绩当场公开等方式。避免了同事之间碍于面子,好的得不到表彰,差的得不到促进的情况。比如2013年9月份,公司举行的电工技能比赛就采用了第三方机制,共有34名电工参加了比武,结果有15位员因应知应会双合格,获得了高级电焊工证书。获得证书的员工纷纷认为,如果他们自己参加诸暨市的考试,听课、考试,费时间、费精力、费金钱;没有双合格的电焊工经常询问我们下次什么时候再开展比武。2014年9月份举办了行车工技能比武。2015年计划举办数控车床操作技能比武。通过这种方式使员工获得了证书的同时,提高了技能,真正实现了在实战中培训,在培训中提高。


    内涵载体创新化


    为配合安康杯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,海亮集团创新载体,寻找抓手,为安康杯竞赛活动增加新的内涵,在浙江省总工会的指导下,海亮开展了全省首家“非公企业主动参与职业安全卫生工作”试点工作,
    围绕“查找隐患、平等协商、签订合同、跟踪落实、持续改进”20字方针重点开展了5方面工作。
    一是成立了职业安全卫生联合委员会。专门负责企业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日常运作。2003年海亮集团引进了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体系,2004年12月引进OHSAS180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,每两年签订一次劳动安全卫生集体合同,体系的建立和合同的签订为海亮安全建设规范管理提供了保障。
    海亮集团每年都组织员工体检,并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。2009年,考虑到员工人数众多,去医院体检多有不便,集团便萌生了筹建员工疗养院(体检中心)的想法。2010年初,由集团投资2500多万元建设的海亮疗养院正式建成,2010年3月投入使用至今,光是检验的进口试济费已达4000万元,服务内容包括:常规体检,三星级酒店吃住,高尔夫练习场、健身中心、塑胶篮球场、塑胶羽毛球场使用,所有费用均由企业承担,员工不用为此花一分钱。
    二是成立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。由“安全监察室”为安委会办事机构,对日常安全工作进行管理。推行安全生产“一把手责任制”,层层签订“安全生产责任书”,责任到部门,责任到人;已形成由公司安全监督人员、部门(车间)安全员、班组安全员组成的三级安全网,实现了安全管理全覆盖,各层级之间无缝衔接。
    三是实施安全目标管理。通过目标管理,实行安全生产“一票否决制”,建立事故应急管理机制。公司推广应用安全检查提示卡,定期组织一线员工自己查问题、找隐患,自下而上、上下互动的树立安全卫生意识。公司每年都召开安全工作会议,如果任何公司出现安全事故,都将被视为年度考核不合格单位。
    四是建立安全监督检查机制。形成了集团季度安全生产大检查、各公司每月至少1次、车间每月至少2次、班组每周至少1次的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专项安全检查安全监督检查机制。并做到有检查、有记录,发现隐患及时整改,并公布整改结果。
    五是加大职业安全投入。为预防、减少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。海亮集团每年都出资巨资更换高强度的安全帽、防护手套、防滑鞋等劳保设施;改善劳动作业环境。如在熔铸工序安装除尘器,增加通风设施。提高安全防护硬件等级,如调整车间布局,添置各种消防、应急设备,火警警报器和广播系统等。
    2006年4月17日,全国总工会领导到海亮考察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后,将海亮工会主动参与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“组织重视、上下互动、平等协商”十二字方针褒奖为“海亮经验”,并在随后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义乌会议上,将“海亮经验”推向全国。


    安全管理民主化


    海亮集团始终坚持职工事无小事,想员工所想,急员工所急,不断丰富“安康保护”的外延,形成了“企业关爱员工,员工关心企业”安全管理民主化氛围。
    一是关爱员工、雪中送炭,让员工生活有“安全”。为了增强员工本人和家庭抗风险能力,海亮集团于2008年成立了海亮集团员工互助基金会。在全员参加“五金”的保障基础上,拓展了保障的外延,比如,在员工发生工伤意外时,不仅能够拿到社保保险金和企业慰问金,而且还能够从海亮员工互助基金拿到互助金。海亮员工互助基金主要用于救助因重大变故致贫的员工,实施6年来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。据不完全统计,受到互助基金会救助的海亮员工近400人次,资助金额近900万元。与此同时,从2006年开始每位员工结婚都能得到工会1000元的贺礼(双职工1800元贺礼);生小孩的职工可获得1000元礼券;父母有故的,工会给予1001元的吊礼。通过这些活动,让员工无后顾之忧,放心工作,生活温馨。
    二是幸福和谐,温馨渗透至员工的住、食、行,让员工生活有家一样的“安全”。
    1、海亮花园,员工家的港湾。为营造海亮温馨和谐的大家庭氛围,公司投资1.3亿元,建造海亮职工花园。园区内拥有职工公寓1000多套,住房面积5万多平方米。公司不但免费为每套职工公寓住配置电视、空调、宽带和磁卡电话等完备的生活设施,而且配套图书室,健身房、游泳池以及羽毛球、乒乓球、网球、高尔夫练习场馆等多项文娱设施和职工食堂、理发室、洗衣房、免费浴室、平价超市等多项生活配套设施。
    2、职工食堂,员工舌尖上的安全。为确保员工吃的放心,吃的安全,公司员工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小组,对公司各食堂、超市的食品安全、卫生进行监督管理,通过食堂考核、食堂问卷调查等方式监督并不断改进改善食堂管理。
    3、交通管理多样化,员工行的安全。集团成立了道路安全交通协会对员工交通安全进行管理。职工上下班,公司配备有班车;对自驾车、骑摩托车上班的员工促使员工提高交通安全意识,努力减少上下班发生的交通安全事故。几年来,公司邀请诸暨市交警大队每半年要到公司授安全课一次,同时办理员工的驾驶执照年检。
    三是丰富活动,充盈员工精神世界。海亮党工团妇组织为丰富员工工余生活,坚持“小活动月月有,大活动年年有”,开展了大量丰富多彩、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。近年来,紧贴职工生产生活实际,我们先后开展了以工人名字命名先进操作法评选活动、厨师厨艺比赛、职工消防安全演练;成立关工委,利用春节、妇女节、建党节、建军节等节庆开展节日走访慰问活动,让职工感受组织温暖;积极开展青工联谊活动、野外拓展训练、乒乓球比赛,举办“月满中秋,情暖海亮”中秋联欢晚会;成立羽毛球俱乐部、乒乓球俱乐部、舞蹈队、高尔夫运动培训班、女子健身小分队(瑜伽班)等。近年来,公司组织60余批次3000余名员工境内外旅游,通过文体活动的开展,丰富了员工精神生活,增进彼此间的交流和沟通,让员工感受到公司的关爱。增强企业活力和凝聚力。
    四是拓宽竞赛渠道。在安康杯竞赛活动中,海亮集团不断探索民主管理新模式。比如通过职工代表大会,审议通过了《职工健康安全保障条例》,签署了工人、工厂、工会三方共同约定协议,行政方公开承诺“一不裁员二不降薪”,确保“劳动岗位安全”,为职工劳动岗位安全添加了“护身符”。《条例》明确规定要从劳动环境、岗位竞赛、生产装备、职工食堂、宿舍管理等事关职工利益的事情抓起,将安康杯竞赛推向纵深,确保职工身心“安康”、收入增长,以高效工作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。

上一篇: 没有了!

下一篇: 没有了!

返回
诞生于1989年的海亮集团,乘改革开放之天时,借浙江先发之地利,聚勠力同心之人和,成就了一个中国民营企业从小到大、由大变强的典范。集团管理总部位于杭州市滨江区,现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家、员工2万余名,总资产超570亿元,产业布局12个国家和地区,营销网络辐射全球。2019年,集团营业收入1879亿元,综合实力位列世界企业500强第468位、中国企业500强第117位、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4位。旗下的海亮教育集团是国内首家在美国上市的基础教育集团、中国民办基础教育的标杆,海亮股份在亚洲、美洲、欧洲设有19个生产基地、是全球铜管棒加工行业的标杆和领袖级企业。